離職30後#1

 正確來說,我是上週三離職。

經歷了場失敗的面試,我沒能先建立起和履歷表現出的人格特質,對職缺表現的角色有足夠的身分認同,總結是場失敗的面試。

接下來的清明連假,跟著家中兩隻小孩逛松菸展、家庭日、朋友聚會,總之是都是沒有自己停下的時間。

到了今天,四月的第一個週一。

一早起,挑戰騎車進台北城,早上慢跑晨練。

從暖身緩跑,腳踝就抽筋痛,長距離跑步還維持了7.6分鐘的平均,已經小安慰了。

會後的早餐聊天,再次體會到自己與同伴相比的不足。

冒牌者效應——沒有資格限制,卻覺得自己不及格。

結束後與另一人的聊天,面對人生的迷茫:

我想要追求興趣樂情成為職業,但連熱情動力在哪都找不到,能怎麼做?

我還是直覺式的第一答案,給了過於武斷且單一路線的回答。

維持工作兼做,或接受低薪拼賺錢的機會,這樣常見的二元答案。


但實際上,人生不一定有單一的解法。

行銷人的創意,是要從錯誤的方向中尋找。第一個想到的點子往往不是最優解。

人生也是這樣,過後想想,他正真想問的事情不是錢,是沒有個目標,讓他想要衝動冒險一試的目標興趣,所以才每個都會,讓自己更加迷惘。


過去曾問過生涯教練的問題,該如何找到方向?

她的答案是:去嘗試,多去體驗不同可能,才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如果找不到,就是自己試的還太少。

當找找到了方向,只有自己先把興趣要達成的標竿設高,先把自己的規模想大,這樣視野才能看得越遠,才能正真找到更多資源,不然也只是自娛娛人的小打小鬧。

晚上聽著1號講堂上,謝閔瑜的行銷高手密探,聽他們說創意是可以訓練,透過觀察筆記彙整連結,將同一部電影看50遍,把每個角色世界觀的劇本通通分析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,刻意找自己不喜歡的類型、不喜歡做的事,讓自己接觸到非同溫層到專業,才可能拓展想像的範圍。

人生也是一樣需要被好好體驗,才能再習慣聽從別人指導棋的思維下,重新找到真實喜愛的動力。


聯想到的作品,后翼棄兵、學習王道、黑馬思維、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萬善祠參訪記錄

[歌詞翻譯]音樂劇《搖滾莫札特》Mozart L'opera Rock-Penser L'impossible 打破陳規

[歌詞翻譯]Woodkid - I love you